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3/4页)
着头。 “如果有人来寻你,村子的人好有个根据。小蝶,你总不成一辈子跟我们住在山里,不回家吧?” “住在山里很好啊!”蝶影露出笑容。“可以摘香菇、挖竹笋,玩累了就去水塘里冲个凉,也不会被人骂,还有伯伯教我编东西呢!” “你来了十天,学会编什么了?”于笙笑看小蝶。 她吐吐舌头:“人家…那个草鞋好复杂,不好编,我手指头短,不灵活嘛…不过,伯伯,至少我还可以帮您劈竹子。” “那天不是险些劈到自己的脚?” “伯伯,您怎么也和阿樵哥哥一样笑我啊?”蝶影扯着手上的竹片,却是怎么也调整不好位置。 “做这种东西都是熟能生巧,你一时也学不来的。”于笙凝望小蝶的指头,心念一动:“看到你的手指头,我想到一个人…” “是谁?”蝶影提起兴致准备听故事。 “那是我的徒儿,他也有十只圆圆短短的指头。” “伯伯也有徒弟啊?您不是一直住在山里吗?那个徒弟现在在哪儿?”蝶影连珠炮地问,又举起自己的十指仔细端详。 “那是好久以前的事了,那时候我住在武昌府,有一天到城外砍竹子,遇到一个饿昏的小乞丐,就把他带回家去,他叫作刨儿,后来就留下来了。” 蝶影兴奋地张开口,又马上闭嘴,把“我也住在武昌府”的话咽下。 “刨儿跟我学做竹工,或许是他天性憨直,个性大而化之,加上手指头又粗,总是做不出精细的东西;于是我就教他做大件的竹笼、竹篮,或是做竹桌、竹椅,他很认真,也学到了好手艺。从此我们师徒俩一个做小件的,一个做大件的,在城里也渐渐有了名气。” “哇!伯伯您叫刨儿叔叔做大件的东西,他比较辛苦耶!”蝶影插嘴道。 于笙摇头笑道:“城里的人喜欢精细的东西,像是细编的竹席、竹帘子、竹夫人,还有一些小玩意儿,比如诗筒、笔筒、搁臂,下单要做的精巧,还要雕图刻字,这些都是我做的。” “喔!难怪!”蝶影恍然大悟:“所以伯伯现在有空,也是喜欢雕着竹筒、竹片。伯伯,我也要学刻竹子!” “慢慢再学吧!”这小姑娘还真样样好奇呢!于笙仍笑着编竹篮,似乎已经讲完故事。 “然后呢?刨儿叔叔呢?”蝶影追问着。 “我说了你可不许哭。” “为什么要哭呢?”蝶影不解地道:“伯伯说你们有了名气,那生意一定不错了,日子应该过得很好才对。” “日子是过得还可以,可是…”于笙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蝶影不敢吭声,等待于笙继续说下去。 “刨儿他喜欢上小蝉,他们两情相悦,私订终身。可偏偏小蝉是个有钱有势人家的卖身丫环,半点作不了主,又因为稍具姿色,被她家老爷许给一个官老爷当姨太太,那小蝉也是一个烈性子,成亲之前跟着刨儿跑了。” “哇!好耶!”蝶影忍不住拍手欢呼,因为她最讨厌被人家做无理的安排了,而且还是去当宫女! “但是小蝉被抓了回来。” “嘎!”蝶影心头一疼,泪珠儿开始在眼眶打滚。 “那个官老爷嫌小蝉不清白,也不要她了,幸好小蝉的小姐带她出嫁,没让她留在家里吃苦。唉!最可怜的还是刨儿,小蝉家的老爷在官老爷面前丢了脸,一口怨气咽不下,就叫县太爷把刨儿下了狱,关了两年,等刨儿出来时,他已经瘦得不成人样。唉!”于笙一再叹气。 蝶影已经掉了一大串的泪珠。“呜,伯伯没帮刨儿叔叔吗?” “我帮不上忙,那时候我早带着阿樵离开武昌,这些都是事后听人家说的。后来…唉!”于笙又是一声长叹。“小蝉终于和刨儿结为夫妻,苦尽笆来,没想到那年发生一场大瘟疫,刨儿身体弱,染病不久就过世了,几个月之后,人家发现小蝉撞死在刨儿的墓碑前…” “呜哇!”听到这里,蝶影终于放声大哭。“怎会这样呢?” 那真诚痛怜的哭声敲击着于笙的心房,他低下头静静编着竹篮,任小蝶尽情痛哭,仿佛也听到自己内心隐忍了二十多年的哭声。 “丫头,你又在哭什么?”山路那头,于樵匆匆跑了过来。 “呜,阿樵哥哥你回来了。”蝶影泪眼婆娑,泣不成声地叫着。 “爹,她又怎么了?”于樵转身问父亲,他从没看过小蝶哭得如此伤心。 “我讲了一个故事。”于笙放下竹篮,站起身子。 “好凄惨喔!”蝶影一径地哭诉着。“伯伯说我的指头短,然后讲到刨儿叔叔,后来刨儿叔叔就死了啦!呜呜!” “你在说什么啊?是谁死了?”于樵听得莫名其妙。 于笙道:“小蝶,你说给阿樵听吧!我去做饭了。” “爹,我来忙。” “阿樵,你走了一天山路,就歇着吧,顺便叫小蝶收收眼泪。”于笙撑着竹凳子,一步步地转向屋后。 于樵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坐到小蝶身边,摸摸她的头发道:“别哭啦!我爹能说什么伤心的故事?你太夸张了吧?” “真的很伤心啊!”蝶影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又把故事说了一遍,说罢还哭个不停。 于樵从来没听过父亲讲过刨儿的故事,更不知父亲曾是武昌府的竹艺师傅,他一直以为他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