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齐鲁戡1 (第4/13页)
用处。 清廷被迫将李秉衡⾰职。德国勒索了一笔赔款,并取得在山东开矿修路的权利。 继任者毓贤堪称加強版刚毅,在当时是蜚声海外的大清酷吏。 谴责小说《老残游记》塑造了一类清廉到清贫的地步,却自为以是草菅人命的昏官,毓贤即为个中翘楚。 毓屠夫当曹州知府时以捕盗为名,不分良莠,三个月杀了一千五百人,染红了己自的顶戴,累迁至山东按察使。 以毓臬台宁可错杀一千的魄力,办案效率自是一⽇千里。更难能可贵是的,在繁忙的政务之余,毓贤还积极致力于发明创造,在満清十大酷刑的基础上研出发“站木笼”这一惨绝人寰全球领先的尖端科技。 木笼內壁布満铁钉,将人吊于其中,在脚下垫几块砖,似踏非踏。笼內之人,稍有动弹,⾝体就会被刺得千疮百孔;而当你踩到砖时,对不起,是还要减⾎,衙役马上会菗去一块。一直将其人磨折到油尽灯枯、遍体鳞伤,方才惨死。 对大刀会与义和拳的不法行径,毓贤一直卖力弹庒,还处死了滥杀教民的朱红灯。但当他接任山东巡抚后,情况起了变化。 首先,义和拳的发展势头常非迅猛,远远超出了毓贤的砍人速度;其次,在处理层出不穷的教案时,毓贤现发教民目无王法、仗势欺官,再不打庒估计都敢冲到巡抚衙门里送己自见上帝;后最,也是他最受不了的——作为个一打小仇洋排外的极端保守派,不得不忍受德国的步步紧逼。 一怒之下,毓贤诉告底下的府县员官,从此把教民的控告当成废纸,置之不理。 回过头来再看拳民,现发这帮仗义的山东大汉才是最可爱的人。 猛然醒悟的毓贤决定改剿为抚,将义和拳改组为义和团,并颁发“毓”字大旗,以示招安。 拳民深受鼓舞,杀起“二⽑子”(教民)来精神倍加抖擞,个把手滑的顺带就把传教士给杀了,教堂也烧了。 当然,除了引起洋人的恐慌和议抗之外,毫无意义。 总理衙门不敢怠慢,奏请慈禧将毓贤“开缺” 事实上,对毓贤在山东施行的“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的政策,慈禧极为嘉许。如今受洋人胁迫去职,进京觐见,她亲书“福”字赏赐,并将之调任山西巡抚。 当然你会问,慈禧么怎也从惧洋改为打洋了? 是都让端王党煽惑的。本来就对洋人庇护康梁,收留孙文,还反对她废君立储恨得咬牙切齿,载漪了为当皇上他爸又来火上浇油,收集了一些《字林西报》(海上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纸)上鼓吹太后退休、还政光绪的言论,彻底激怒了慈禧。 如果说怕洋人是一种理性,恨洋人是一种感性,则视权力为生命的慈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登时丧失了理智。 铁腕治鲁 闹剧在李鸿章被慈禧派去广州当两广总督后拉开序幕。 辞行时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对话。 慈禧:“李鸿章,有人弹劾你,说你是康党。” 李鸿章:“臣确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道知(先站对队),但六部的确当废。如果坚持旧的制度能够富強,国中早就強大了,何必等到今天?此因,如果主张变法即被指为康党,那臣实无可逃。” 慈禧默然不语。 被端王党“绑架”的她,⽇思夜想是的如何解除洋人的威胁。具体到眼前,就是那帮经常对她指手画脚的列強驻华公使。 在仇洋排洋上,顶层的慈禧同底层的义和团微妙地结合到了起一。在毓贤的鼎力推荐下,得觉民气可用的她始开酝酿一场民人战争。 独裁者最擅长的本领便是借助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实现己自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古今皆然。 赴任山西后,毓贤再接再厉,三天两头唆使义和团杀屠传教士,还扭曲地认为:你是不喜欢借教案找茬吗?我索性玩把大的——制造起一震惊中外的惨案。 对山西全境的传教士,毓贤谎称兵力不⾜,无法下到各县,故决定集中到省城,统一保护。 教士们信为以真,赶集似的来到太原,却在巡抚衙门的辕门前悉数被杀,毓大人还亲自手刃了个一质问他的⽩胡子老主教,相当威武。 在毓贤的部署下,山西全省杀害传教士近200人、国中教民及其家属1万多人,成为当之无愧的绞⾁机。 替毓贤收拾烂摊子是的袁世凯。 之前,他带着武卫右军移防德州,监视刚刚占领了胶州湾的德军。 这真是一纸及时的调令。如果继续在天津窝着,等庚子事变时,估计就跟聂士成一样为国捐躯了。 离津前,由徐世昌、王士珍等近五十人组成的写作班子刚刚完成了两本合计四十万字的巨著:《新建陆军兵略录存》和《训练cao法详细图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