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第3/3页)
“你总算想开了,感谢上天!” “不要这样,你太激动了。”华容拍拍她的背脊。“这阵子,多亏你的帮忙。” “走出来就好,不然,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忍受你的阴阳怪气多久。”雅又哭又笑的。 华容抽出面纸,为她拭去脸上的泪水。 “好了,不要哭了,你这样子是找不到任何猎物的。这是你最后一次单独出去钓凯子了,以后我每次都要跟着你,直到找到对象为止。” 雅听了,眼泪再度夺眶而出。 华容抱住她,也跟着落下泪来。 ** 摄影展风风光光的举行,吸引了数万名的人潮,但是,华容却一直没在展览会场里现身。 展览的最后一天,她终于鼓起勇气来到会场,因为明天这些作品将会一一被送到买主家中,这是她最后一次能够见到它们。 当她步入明亮的会场,再度看到那些熟悉的照片时,心中不禁有些惆怅,毕竟,这些照片曾经陪伴她度过那些没有永聿的日子,让她能够透过他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了解他如何用相机来诠释周遭最真善美的那一刻。 转角处,一张放大的巨幅照片,将庄严耸立的圣保罗大教堂完整的呈现出来,她如梦游般的走到它面前。 之前,她一直认为都是因为这张照片,她才会失去永聿,但是现在,她终于能跳脱悲伤的情绪来看待永聿的死。她明白,如果当时不在伦敦,如果当时她还没认识永聿,他仍旧是会离开这个世界。 她一幅幅的看着,一边回想着他们两人当时共享的伦敦景观。 “咦?她不是照片里的那个女人吗?” “好像是耶!就是那幅‘微笑’嘛!” 华容被身旁的交谈声吵得皱起眉头,她转过头,却看见身后有一群人正对着她指指点点。 她马上低头审视自己的衣着,确定没有异样之后,她对着他们低声问:“你们在看什么?” “你…长得好像那张照片里的女人喔!”一位女孩怯生生地用手指着通道左边的墙壁。 华容顺着她所指的方向望过去,赫然看见她的笑脸出现在墙上的巨幅照片中。 “天啊!这是什么时候…”她快步走过去,一脸惊讶地看着照片中的自己。 照片中的她笑得很灿烂,从模糊的背景,还有她的穿着打扮来看,那是在他们要进去圣保罗大教堂前,坐在咖啡厅外面时拍的。 照片中的她正开心地看着前方笑着,对于自己成了镜头下的猎物毫无所觉。 她在脑海里搜寻着记忆,随即想起了当时她在笑什么。那时前方有一对年轻的情侣在广场上追逐嬉闹,男孩在追上女孩之后,热情地和女孩在广场上拥吻着。 她看见这一幕,于是就笑开了。 她还清楚的记得,当时她在心里想着——我现在和他们一样幸福。 永聿真确的捕捉到那一刻,也许,他当时也感受到她从心底散发出来的快乐吧! 这个笑容离她好久了,除了…一幕景象倏地窜过她的脑海,她像挨了一拳般地往后退了一步。 自从永聿离开她之后,她的脸上就再也不曾出现过这种笑容,只除了…她和倪冬在伦敦逛街时,不小心瞥见玻璃上映照的身影。 当时,她脸上的光采和这幅照片一样——洋溢着恋爱中女人的幸福。 这么说,她一直是在欺骗自己,骗自己并没有爱上倪冬,骗自己这段恋情绝对不如和永聿在一起那般刻骨铭心? 她看见相框下标示着主题——微笑,并且已经以一百万元卖出,买主的栏位则是一片空白。 “章小姐,你总算来了,我还以为你会赶不及最后一天呢!”负责与她接洽的摄影协会人员远远走过来,热络地与她寒暄。 “这张照片是被谁买走的?可不可以收回来不卖?”她急切地问。 “可是,这张照片是这次展览里卖价最高的。”协会人员面有难色地说。 “为什么这张照片的价钱会标这么高呢?其他的作品也不过才一万、两万,最多也卖到五万而已,不是吗?”看到一百万元的天价时,的确吓坏了她。 “哦!这是买主自己出的价,他也没说什么,只说这张照片值得这个价格。说实在的,这张照片的确是佳作,当然,也是因为人长得漂亮,效果才会这么好。”他不忘加句谄媚的话。 华容没有理会他的赘言,只是在心里思索着,她认识的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能一出手就这么阔气的。 “你有买主的资料吗?” “当然有。只不过,他好像是在国外。”他低着头在口袋里翻找,拿出一张名片递给她“就是他。” 华容一颗心七上八下地接了过来,却发现是段明的名片。 “他长什么样子?” “人…长得还挺和善的。” “够了,我已经知道他是谁了。”华容自信满满地说。 她知道那个人一定是倪冬,因为,段明再怎样都不会让人有和善的感觉。 所以,倪冬确实来过这里,但是他为什么又走了? “如果你不反对,我想亲自跑一趟英国,亲手将照片送去给买主。” 她曾经失去了一次真爱,而这次,她不想再和它擦肩而过。 ** 四十八小时之后,伦敦的清晨。 华容急切地按下门铃,连续按了十几声,当段明一脸怒气冲冲地出现在门口时,她毫不畏惧地直视着他。 “搞什么鬼?”他皱着眉头瞪着她,一边拉拢身上匆忙套上去的睡袍。 “我需要你的帮忙,我不知道倪冬的城堡在哪里。” 即使是睡眼惺忪,段明依旧能看得出华容的决心。律师的直觉告诉他,这是个好兆头。 他斜倚在门口,慢吞吞地说:“答应我,你们结婚时,不准叫我当傻愣愣的伴郎,我就带你去。” 华容笑了。 “一言为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