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1/4页)
第二章 大尚天朝地大物博,群国朝圣,傲视四方。 自尚祖帝开朝至今百余年,虽偶有战事,也可算国泰民安,但从没有像今天这般太平、昌盛、繁荣过。 然而带来这般傲人成就的却不是尚家的子孙--而是跟随尚祖帝征战四处、被祖帝赐与“忠良世家”的应氏后人。 这要从尚朝第十五代皇帝尚玄帝殡驾天归的时候说起,年仅七岁的皇太子韧离本应继位登基,可就在他即位前夕,掌握重兵的护国将军应子魏竟率兵逼宫,而后竟做出囚禁皇太子、自立为帝、发配异己、诛杀先帝生前重臣等骇人听闻的事情来。 由于玄帝生前在位时,重用jianian臣、宠溺椋玲妃到了不理朝政的地步,致使jianian臣当道、朝政腐败,加上连续几年的天灾,国库渐渐空虚,百姓怨声载道。大尚天朝虽外表仍然光鲜,但实则已千疮百孔、不堪重创。 年轻的应子魏早有所悟。他明白如此下去,尚朝气数在此便难继续了!但jianian臣当道,迫害忠良的事屡有发生,想见皇上一面更是难上加难。明哲保身是当朝大多数臣子惟一的奢求,他表面不动声色,似乎也是深明此理。可在他心中早已蕴酿着自己的计划,与其让大尚这样步向毁灭,不如能者为王,而那个最适合的人选无疑是他自己--应子魏! 恰逢宫中传出玄帝龙体欠安、虚弱异常的消息。应子魏知道,如若圣上驾崩归天,年幼的太子登基后无疑会成为那些jianian臣更好cao纵的傀儡!到那时,天下会变得更加难以收拾! 他更坚信这是天在助他!天意如此!于是,他暗中加紧部署,终于在皇帝驾崩的第二天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计划。就在他准备登基为帝的那天,他年迈的父亲在他面前以自刎向先帝谢罪,弥留之际让他承诺:善待皇上骨血至亲;永不杀尚氏一脉;永不改朝换代。 他悲痛欲绝地答应了父亲。之后,他果真没有改朝换代--大尚天朝仍巍峨屹立;他善待了尚氏一脉--把他们囚禁在京城某处,至少生活依旧奢华无忧,只是没有自由;他更不愿杀任何一个尚氏子孙--只要他们不挑衅他的权力! 逼宫之事一出,大尚天朝举国上下一片哗然。夺权篡位、逼宫叛主本就是天理不容、大逆不道的罪孽。更何况做出此事的竟是被誉为“忠良世家”的应家人! 一时间,上至朝野,下至民间,声辞严厉的讨伐不绝于耳,甚至有武官从戍守的边关调兵遣将,要亲自回京城质问应子魏为何如此这般狼子野心。 大尚天朝内乱四起,一直对尚朝居心叵测的邻国大椋、大敕更是乘机蠢蠢欲动,一时间,尚朝内忧外患。 初登皇位的尚隆帝应子魏果断地派出身边数位亲信大将平息内乱,然后自己御驾亲征、一举打败大椋、大敕,致使两国元气大伤。 自此,尚隆帝又颁布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法令,启用了一批贤人智士,大尚天朝才渐渐开始恢复了生机。 天下本无主,只要当朝者对应民心,顺应民意,自会受到百姓的拥戴。慢慢地,过上安然太平日子的老百姓便渐渐地忘记了逼宫、忘记了篡位、忘记了曾经辉煌过的尚氏一脉,他们只知道当今的皇帝宽厚仁义、睿智骁勇、体察民情。况且,大尚天朝仍是大尚天朝不是吗?! 尚隆帝是个还不错的皇帝啊! ***** 颐州城是大尚天朝的咽喉要地、守备重地,更近邻大椋、敕两国,一向被尚隆帝派以最信任的重臣把守。说他戒备缜密、固若金汤绝不为过。 当年曾是尚隆帝至交好友的卫国将军越安筹辞官后,卫国将军封号未变。隆帝钦赐卫国将军府于颐州城,但与其说是让他远离京城官场;安心度日,倒不如说是借颐州城森严的守备将他监视囚禁于此--尚隆帝下旨:卫国将军越安筹与其家人子女有生之年将不得出颐州寸步。当年,越安筹因不赞成尚隆帝的逼宫篡位,拒绝参与他当初的计划。可是后来,尚隆帝在内忧外患时,越安筹却毅然助他平定了内乱。正当尚隆帝打算重用他时,却听说就在逼宫计划实施前几天,越安筹曾与椋玲妃身边亲信过往甚密。而与此同时,越安筹又向他提出辞官,这更加重了他的怀疑,莫非他如此信任的好友与尚氏一脉、尤其与曾是大椋国长公主的椋玲妃有不可告人的阴谋?!虽然后来暗中调查越安筹的人一无所获。但是,倾及天下的权力却让尚隆帝再也没法信任曾交过心、交过命的至交了。 他同意越安筹辞官,但却不放心越安筹留在京城与尚氏一脉再有瓜葛,于是降旨将他远远地囚守在颐州城,命每一任亲信守将严加看管越安筹及他的家人,这一囚就是十九年。 十九年后,越安筹病重期间,他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拟书尚隆帝,希望能念在当年生死至交的情分以及如今自己大限将至,以换回家人子女的自由。 生性豪放的越安筹一向热爱自由,十九年的软禁对他来说已是极限。他不愿让子女因为他而永世生活在颐州城,外面的广阔天地本是他们应拥有的。 但他没想到的是,尚隆帝收到他的书信后,却命人快马加鞭赶到他的病榻前,宣读圣谕:卫国将军越安筹曾离经叛国,今虽天命已近,仍难平国心。故命其及亲眷死后,尸骨仍囚于颐州,其子女仍不得出颐州寸步--永生永世!钦此! 随着宣读圣谕官员毫无感情的阴狠字句结束,越安筹的眼神由希望到绝望,再由绝望到空洞--他就这样带着遗憾,饮恨黄泉… 越安筹去世时,年仅十六岁的小女儿织初就在他的身边。她不能相信眼前所见是真的--爹的眼睛明明是睁着的,她觉得爹爹还看得到她! 她扑过去,轻唤爹爹。可是爹爹的手并未像往常一样慈爱地抚向她的头顶,只是冰冷地垂着。她不信疼她的爹从此后再不会教她识字读书,教她骑马追风,告诉她颐州城外的世界是如何宽阔广博…爹真的不管她、不要她了!真的舍下娘和哥哥!真的就这样走了! 她起身,拼命地抑制着眼中的泪迸出,冰冷地瞪视皇帝派来的官员以及官员手中那份逼走爹爹的圣谕。 “滚!你从这里滚出去!” 可那官员仍僵冷地站立在原地。他到底想怎样?!还要她全家三呼万岁、跪地谢恩吗?! “越小姐,圣上有旨,命小人亲自监验直至卫国将军入士为终。”那人毫无表情地僵然回道。 娘听到这番话,就再也控制不住地晕死了过去,从此一病不起,不久就随爹而去。 她记得那时娘反复地念着:他好狠!他明知安筹最在意的是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