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女人女人 (第2/3页)
当时权倾一时的平章军国事韩胄觉得她心计过深,想将曹妃立为皇后,但她却使用计策,让父皇答应册立她为皇后。其后,更是通过其兄杨次山勾连史弥远,埋下伏兵意图诛杀韩胄。父皇当时就得到消息,正想下达赦免韩胄地旨意时,却被她所阻扰,最终使得韩胄丧命。以后她和史弥远内外勾结,把持了朝政。很多事情父皇早就知道,但他也没办法,只能任凭他们胡来。 朕在临安时的几次险死还生,父皇多少是明白些什么,当初父皇让朕离开临安,未尝没有看出朕和史弥远的不和。害怕他暗下毒手。只是父皇做事过于谨慎,魄力不足,耳根子又软,又对朕缺乏信心,没将他的意图说清楚,结果…若是当初父皇能相信朕,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 我看着紫暄有些醒悟的目光。淡淡说道:“杨太后能够从如此困境中挣脱出来,一无所出,却能最终威临后宫,排除异己,成为影响朝政的女人,只能说明一件事情。权力地位于她。已经是不可或缺,甚至是一种前进生存地动力。她和史弥远有矛盾,但他们两人其实是一体两面,荣辱与共。就算朕是她养大的,抛开朕的生母仇怨不谈,若朕影响到她的权力,她同样会抛弃朕。她说自己不想谋害父皇,朕信,但若说她没有染指朝政的心思,朕。不。信。” 紫暄也是聪慧之人,那能不明白其中的关窍,长叹一声,幽幽说道:“原来如此,那太后礼佛,应该是一种假象。太后也许知道建康的一些事情,只是她没说而已。”“真也好。假也罢。就算她知道杨士德地打算,也没什么。如今事过境迁。人都去了,很多事情,不需要追究的太清楚。” “那陛下原谅太后,是因为太后即将离世?” “朕如今拥有整个天下,不日就将北伐中原,收复故土,对一个将死的老人,还用计较太多吗?” 紫暄露出几抹苦涩的笑容,无奈的摇摇头。 我轻轻抓住她的手,有些冰凉,知道她是受不了这些残酷地真相,这让我很是怜惜地抚摩着她:“很可怕是吗?权力场中,往往只有对手的死亡,才能真正让人大度起来,其他的,全是假象。” 紫暄目光闪烁的看向我,反手将我握住,涸葡定的说道:“紫暄只希望陛下永远不要忘了星光下的誓言,不要忘了当初的心愿。” 我没说话,默默的伸出双手,将她紧紧抱住。 陷入权力旋涡,死亡不光是痛苦,还是一种解脱,特别是对那些失去权力者,更是如此。 静默中,远处突然传来呼喊声,我放开紫暄,走了过去。原来是姿儿派人过来,让我到太后寝宫去瞧瞧。 我没多说,径直过去。 太后这边已经大变样,白素高挂,哭声喧闹,来来往往的女官宫女络绎不绝,每个人都在忙,唯独我不知道该做什么。 沉默着走进大殿,姿儿正有些无奈的站在屋中,念雪却不见踪影,只有小筠和竹在旁帮手,指挥着女官宫女布置灵堂。 我有些不解地走到姿儿身边,低声问道:“太后小殓了吗?” 所谓小殓就是整理遗容后,穿上葬服,盖上道家或佛家经文什么地,然后供皇宫内的人瞻仰遗容后入棺大殓,摆设正式灵堂,在文武百官吊唁后,就风光大葬,封入陵寝。宋室原本的皇陵在河南巩县,南迁后,并未大肆建造陵寝,只在绍兴皋埠寻得一处良xue,名曰攒宫,因皇帝的棺材多用梓木制作,所以入棺以后又被称为梓宫。攒宫本意为攒集梓宫的地方,表示这里只是暂时寄存,等有了机会,还是要还陵寝于河南,以示不忘旧土之意。 姿儿摇摇头,突然问了一句:“太后的丧葬按什么规制办?” 我微微一怔,按照我的意思,对太后地丧葬要简单,吊唁后直接送入父皇地永茂陵,除了入葬礼节上符合太后标准外,其他的无需耗费太多地精力和财力,连陪葬品都不用,太后身前所用之物,贵重的封存起来,一般的要么烧掉,要么赏赐给太后宫内的一些人。 将我的意思一说,姿儿点点头,表示明白,迟疑了一下,轻轻说道:“道清姑娘很悲伤,妾身要给太后小殓,她不让。” 我眉头一皱,随即又舒展开来,拍拍她的手臂,安慰道:“交给朕来办,通知百官了吗?” “妾身让念雪督促女官去通知,让总理大人召集群臣,尽快为太后商讨个谥号,另外,皇宫内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念雪安排,所以妾身让她去处理这些事情。” 我没再多问。赞许的点点头,转身走入内室。 此刻这里已经被白幔包围,特别是我进来后,更是哭声震天,泪水横流,看着这些女官宫女一幅比死了老娘还难过的样子,我就觉得好笑。太后这个人。虽然不算刻薄,但也绝不能说多么大方,这些女官和宫女就算和她有些交集,但要说她们会难过到这个样子,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