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信任忠诚 (第6/11页)
僧入定,面色平静,最有意思的是李碧如,她欲言又止,似乎很为难,面色变了好几次,终于还是什么也没说。 将他们的表现尽收眼底,觉得有些好笑,裁撤墨如兰,是我一早决定的事情,并不光是因为岳雨。 还因为墨如兰主政利州之后,太过仁慈善良,总是喜欢从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对于一些事情显得心慈手软,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她没有按照我的意思,处理掉那些投降金人的汉jianian恶霸之流,只是训示了他们一番,还想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但这些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好货,看到墨如兰的弱点之后,他们一边大搞悲情,利用种种方法让墨如兰相信他们真的有心悔过,一边私下里拉帮结党,仍然为害乡里,使得利州并不安宁,不少士绅官宦都对此十分不满,对墨如兰的抨击很多。 虽然墨如兰并没有十分刻意去压制守旧派,但因为对其执政的不满,以及对她身为女子的排斥,守旧派同样不太满意她,只是对她的不满没有对商业派那么大而已,特别是她没有经过建康同意,和西夏进行了几次边境会谈,传回建康后,更是让守旧派官员腹诽不已,现在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叶谦当然要趁机弹劾,而且叶谦也是和军方关系非常不好的几个文臣之一。 就算如此,也不能说墨如兰主政利州行省很差,相反,她做的并不差,特别是对利州行政机构的组建,百姓的照顾,流民的安置,她都做的十分好。至于她和西夏几次的边境会谈,内容我都知道,无非就是商量如何减少双方的冲突,不要任意屠杀意图过境的流民等等,因为墨人是利州的守备将军,他自然也参与了此事。 这件事情本身不大,但因为墨如兰没有处理好,过于从百姓那边去考虑事情,没有及时将此事上报总理省。等类似于专供官员阅览的报纸‘进奏院状报’将此事披露后,使得建康上下对其的作风产生严重质疑。对于墨如兰的这种做法,我也只有感到无奈。 如果姿儿在这里,她肯定会帮墨如兰说上几句话,但很可惜,现在的风向看来是一边倒,不会有人帮她说话了。不过就算有人帮她说话,此时也没什么作用。因为利州行省是一个边境重省,军事考虑始终是首选,而墨如兰她本身有一种反战的迹象,曾经还给我上过奏折,让我不要轻启战端,再加上墨门在军方的势力,以及其他因素,让墨如兰离开利州,就成了我的选择。 迎上他们的目光,我声音低沉的说道:“利州行省总督墨如兰确实有多处地方失职,其已不适合担任此一职务,等其回京就撤免其职,至于其接替人选,由总理行省报于本王后,再行任命!” 我的话音落地,在座的几人互相看了一眼,司马风缓缓开口道:“墨如兰总督虽然有错,但其功也不可没,属下以为,应当好言安抚,给予改正之机,撤职一事应当缓行,不如等殿下登基之后再议此事,只是接替墨总督之职的官员,不知殿下可有腹案?” 我道:“这个好说,今天本来就是讨论总督人选的问题。司马风,你手中不是有了一份名单吗?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司马风得到我的提示,将其随身携带的一本奏折拿了出来。 我先翻看了一遍,接着传了下去,让在座的几位传阅! 传阅了一遍之后,大家心中都有数,上面一共有三十几人的名单,后面写着他们现在的官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原来路府的负责官员,少数几个是现在建康表现优异的官吏,他们多是属于商业派的,只是他们的资历都太低,要想获得一省总督的高位,现在只怕很有些困难。 果然,叶谦首先发难说道:“司部尚书金世丰,商务副使李侃,海关局审计使朝汝圣,这三人德薄名低,资历浅薄,从无治理州府的经验,如何有能力掌管一省百姓?一省总督,关系百姓生计,若让一些毫无经验之辈混于其间,只能损害朝廷声誉,败坏官府名声,危害极大!” 上官天南皱皱眉头,也开口说道:“章郯,杜范,黄师雍,李韶,赵汝腾这些人虽为一路政要,但他们治理路府庸庸碌碌,毫无建树,只会空谈议论。这些人坐谈立仪口若悬河,赏宴歌舞可以终日不辍,临机应变,处理民政军务,却首鼠两端,上蒙下庇,遗害百姓。如今大宋百废待兴,如果还让这样的人处理一省民政,属下担心未见其利,已经先受其害了。” 听到上官天南如此说,叶谦神色中掠过不满,看向上官天南,似乎想给他打眼色,但上官天南却看着我,没有搭理他。 李碧如也于这个时候开口道:“殿下改制行省,无非是看到以前朝廷弊政繁多,使得天下不安,终酿成摩尼之祸,为免蹈覆辙,故才推行此举。既然如此,则此时任命官员当首以才干而论,如此才能不负殿下清明吏治的初衷,一味以资历名望经验来论,那和以前又有何区别?如此,那又何必改制?”语气尖锐清脆,在空旷的大堂中回响,一时不绝。 这下反击十分妙,我差点就拍案叫好,连忙开口阻止了叶谦的反击,淡然说道:“李掌院说的有理,本王这次改革,就是想让我大宋有一些新的气象,如果还是让一些所谓名声显赫,但事实庸碌无能之辈来治理我大宋,那本王此举不就成了换汤不换葯了吗?任人以才,只要他有才干,能够帮本王牧养好生民,让百姓能够衣食无忧,那他就可以担任官职,至于资历和经验,这都是可以慢慢培养的,现在看来,反到不是那么重要了。” 叶谦眉头动了动,看了看上官天南和一言不发的司马风,语气一转:“殿下说的是,属下受教,只是殿下既然想以才论职,属下到知道多名熟悉政务,精通民政的人选要向殿下推荐。” 我露出十分感兴趣的表情,连声说道:“你说说看?” 叶谦恭敬的说道:“当初叛逆史秘远盘踞临安,把持朝政,排除异己,使得多名忠于皇室,公忠体国的干达官员不能为国出力,以至临安上下一片混乱。当他们听到殿下秉承天命,意图收复临安,铲除史秘远这个叛逆后,就积极帮助殿下收复临安,安抚地方,使得殿下可以轻易平定南方各路,功劳不可谓不大。 他们被殿下带到建康闲散之后,他们并无半分怨言,仍然多方支持殿下,并且屡次上书朝廷,倡言时弊,真可谓身处江湖而忧庙堂,是我大宋忠贞义臣的表率。而且彼等博通史籍,久于朝政,精通政事,多有改制朝政之心,和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