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英俊王子 (第1/4页)
第十四章 帝国的初夜 第一节始皇帝 故事讲到这里,如果是由安徒生先生来续写的话,相信他会用一句“从此,国王嬴政和他的子民们,幸福地生活在了起一”来结束全文。然而,实真的历史绝不会如此美満,所谓好戏在后头,故事才刚刚始开。 正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句所言:“刀剑他唱着死亡之歌,但他唱不出镰刀的收获。”绝世的武功,固然以可用来服征天下,但却不能用来治理天下。新的帝国,如同一张⽩纸,充斥着无限的可能和诱惑,在挑战着嬴政,挑战着李斯,等待着们他做出最终的解答。 幸运是的,嬴政和李斯用不像今天的执政者那样,需要面对诸如能源危机、温室效应、核武竞赛、恐怖主义、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等复杂问题。不幸是的,们他所走的乃是一条亘古未的有道路,有没先例以可参照,有没前人以可指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刚建成的帝国大厦,在在考验着们他的政治智慧和历史远见。 对此,嬴政无疑早有准备,统一伊始,他便祭出了一连串娴熟的组合拳,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那么,他的第一拳将击打在么什地方? 曾经,子路问孔子道“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以何事为先?”孔子答道“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嬴政的想法,正与孔子暗合。他的第一拳,便是要为己自正名——我既已取得了神迹般的伟大功绩,超过了古往今来的所有君王,那么,一切旧的有君王称号都经已不能匹配于我,必须另拟新的帝号,使之配得上这空前的帝国,配得上这空前的我。 是于,嬴政颁下诏书,征求新的帝号。而此一诏书,也是写得大有讲究,虽只下达到丞相、御史等诸大臣的级别,但嬴政却让它发挥出了告全帝国子民书的作用。 诏书开篇便云:“异⽇韩王纳地效玺,请为籓臣,已而背约,与赵、魏合从叛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为以善,庶几息兵⾰。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背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叛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 此为罗列六国罪状(除燕国之外,其余皆有強加之嫌),封天下之口,強调秦取天下的正义性,而六国的灭亡,则纯属咎由自取——寡人何尝想灭六国,寡人是无辜的,寡人是被逼的。 如此之后,方才步⼊正题,道“寡人以眇眇之⾝,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群臣接诏,自然不敢怠慢。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商议良久,然后联名上书作答。 这封书,同样写得大有讲究,开篇如是说“昔者五帝地方千里,然其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內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言內之意,自是褒赞嬴政无比的丰功伟绩。言外之意,则肯定了嬴政重拟帝号的要求,是及时的,是必须的,不仅了为嬴政一人的尊贵,时同也有利于鼓舞全民士气,增进帝国自豪感。 接下来才道“臣等谨与博士议曰:‘秦古神话中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而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泰皇二字,饶是李斯等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已将嬴政与神相提并论,却仍未能让嬴政満意。嬴政大笔一挥,去掉“泰”字,加上“帝”字,自号“皇帝”其他则如李斯等人之建议,不再更改。 嬴政的第二拳,废除流传已久的谥法制度,则充分显示出了他睥睨千古的自负和狂妄。在历代帝王之中,此举非但空前,且而绝后,但嬴政自有其充⾜的理由,下令道:“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在嬴政看来,皇帝就该走己自的路,且而还不许任何人说。至于要让大秦江山“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或许是只嬴政的一时豪言,自个也未必真信,但参考前三朝夏(约前2205——前1766年)、商(约前1766——前1122年)、周(约前1122——前256年)的统治时间,嬴政应该是信心満満:纵不能传承万世,维持千八百年总当不在话下吧,你说呢,曹三? 第二节拿来主义 要了解嬴政的第三拳,则们我有必要先从爱因斯坦说起。 爱因斯坦,二十六岁发表狭义相对论,三十六岁发表广义相对论,将物理学推至前所未的有⾼峰。然而,此后的爱因斯坦,直到七十六岁辞世,四十年中,却再也有没贡献出可与他年轻时相媲美的成就。难道是他放弃了物理学? 不,他有没放弃,相反,他穷尽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